•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

   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

两岸青年初探京杭运河:河宽水清有生命力

2018-01-23 10:26:00
来源:中国台湾网
字号

游览京杭运河杭州段。(宋庆龄基金会 供图 中国台湾网 发)

  来自中国地质大学(北京)资源勘查工程的王珏和台湾中正大学的谢昇旻在京杭运河旁合影。(宋庆龄基金会 供图 中国台湾网 发)

  中国台湾网1月23日杭州讯 (记者 王亚静)1月22日,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与夏潮基金会举办“两岸青年共同寻迹京杭运河”互访交流活动持续发力。京杭运河杭州段最先迎来了两岸青年,如诗如画的京杭运河在两岸青年眼前一一展现。

  京杭大运河北起北京,南至杭州,其中位于长江以南的一段被称为江南运河。江南运河的开凿最早可追溯到三国孙吴时代,孙吴政权为了沟通南京和太湖平原而开凿江南运河。隋炀帝时期,对运河古道又进行了重新疏凿和拓宽,直至唐代基本形成现在的格局。

  “想透过自己的眼睛去了解历史的遗迹”,台湾远东科技大学的许恬恩是第一次来到京杭运河,此前,对运河的历史和风情都不是很清楚。横跨在京杭运河上的拱宸桥,桥形巍峨高大,气魄雄伟,是杭州城区最大的一座石拱桥。这一下子吸引了她,“平时,我就很喜欢古建筑,因为这些古建筑不仅漂亮统一,也能代表早期时代的生活方式,从中看到古人的智慧与坚持”。

  “没有想到杭州运河的河道这么宽,水质这么好”,中国地质大学(北京)资源勘查工程的王珏平时就会关注我国地质方面的相关问题,此行是他第一次实地走访京杭运河,“我想象中,这里的水质或多或少的会有些问题,功能也仅限于游览”。然而,繁忙的河道刷新了他的认知,“站在拱宸桥上,依然可以看到来来往往的船只,京杭运河依旧在履行自己的职责,仍然有旺盛的生命力”。

  如今,拥有2500多年历史的江南运河依然“活着”。这里水流平缓、流量丰富、四通八达,孕养着周边的城市,是京杭运河上最繁忙的一段航道。值得一提的是京杭运河杭州段已于2014年申遗成功,成为我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。

  随行的导游介绍,京杭大运河带动了周边城市经济文化的发展。在建造在运河边上的手工艺活态馆,依然可以看到早期,人们依托运河发展经济的还原场景。“这条运河算是壮举了!通过水路,把这些纸伞、折扇等物品运送出去,沿线城市的发展也被带动起来了,觉得意义非凡”。台湾云林科技大学的甘子芸对京杭运河发挥出的价值十分感叹。

  台湾成功大学历史学系三年级的林芸亘已经是“两岸青年寻迹京杭运河”交流活动中的“老人”,此前也在课本上看到过京杭运河的相关知识,“每次来京杭大运河,都会看到这里的船只仍在运送货物,发挥它的价值。在北台湾曾经也有过运送货物的运河,如今却已经泥沙堆积,只能用于观光”。多次对京杭运河的探访,让林芸亘感叹先人的智慧可以流传到现在,“身边也有人不是很了解京杭大运河,我希望从我做起,宣传大运河,让更多的人认识大运河、了解大运河。”

  接下来,两岸青年将继续走访京杭运河沿线的南浔、苏州、扬州、北京等地,让两岸青年学生在交流中深化认知与理解,建立友谊、结交朋友,在寻访历史印迹过程中感受民族文化的根与魂。寻迹之旅未完待续。(完)

两岸青年乘坐画舫游览西湖。(宋庆龄基金会 供图 中国台湾网 发)

两岸青年亲身体验绘制折扇。(中国台湾网 王亚静 摄)

两岸青年游览拱宸桥。(中国台湾网 王亚静 摄)

[责任编辑:郜利敏]